问题 | 不当得利属于非法所得吗 |
释义 | 一、不当得利属于非法所得吗 不当得利并不等同于非法所得。 1.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一方取得利益而另一方受到损失。 2.非法所得则是指通过违法手段或违反法律规定而获得的利益。 不当得利更多地关注的是利益取得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缺乏法律上的根据,而非法所得则强调利益的取得手段或方式的违法性。 二、民法典中不当得利 在《民法典》中,对于不当得利有明确的规定。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了得利人在没有法律根据的情况下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同时,该条还列举了三种例外情形,即: 1.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2.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3.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六条和《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则进一步规定了得利人在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时,以及知道或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时的法律后果。 ![]() 三、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 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这意味着一方因某种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这种利益必须是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财产利益,精神利益不在此列。 2.一方受有损失。 仅有一方获得财产利益,而未给另一方带来任何损失,则不构成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的丧失。 3.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即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这种因果关系并不要求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在范围上必须相同。 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的一方必须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即取得利益没有合法的根据。这并不意味着取得权利或财产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而是指取得利益缺乏合法的依据。 综上所述,《民法典》对不当得利有明确规定,并详细列出了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形判断和处理不当得利问题。 不当得利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处理起来却需要专业法律知识。如果你遇到了不当得利问题,不妨来法律网寻求专业法律建议。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六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