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交通事故逃逸事故责任怎么分
释义   一、交通事故逃逸事故责任怎么分
    我国现行的交通事故责任共分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交通肇事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是由公安机关按照事故现场勘验和调查的事实,依据交通法规而作出的鉴定。它是以责论处、处罚得当、赔偿合理的基础,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要承担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各种证据材料和计算数据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和认定。
    1、全部责任和无责任。完全由当事人中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者负全部责任,而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无责任。
    2、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要因一方违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违章行为造成的事故,主要违章者要负主要责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负次要责任。
    3、同等责任。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情节相当,各方负同等责任。
      
       二、交通事故逃逸事故责任划分的相关案例   【案情介绍】
    2010年9月,范某驾驶一辆轻型普通货车正常行驶至某公路一路段时,与车头右侧逆向行驶的宋某驾驶的普通两轮摩托车相撞,造成摩托车车辆受损、驾驶人宋某受伤及摩托车上两名乘车人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交通事故。后查明,摩托车主宋某无驾驶执照、醉酒驾车且有超载和违规不带头盔的行为,且其驾驶的摩托车悬挂挪用的机动车号牌。事故发生后,范某驾车逃离现场,后主动到公安机关交通巡警支队投案。
    2010年10月27日,公安机关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第一款“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之规定,下达事故认定书,认定范某承担此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宋某承担此次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
       【分歧意见】对范某行为的定性,存在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其主要理由是:交警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事故责任进行了划分,因此应依照责任认定书主要责任的认定,对范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进行认定。
    第二种意见认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因为本案中认定范某负主要责任的理由仅是其案发后逃逸,而宋某(无照、醉驾、超载、违规)却因次要责任的认定而逃脱法律惩罚,如此认定违背法律的公平原则,也不符合定罪要求的刑事因果关系。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首先,从犯罪行为与危害后果的刑事因果关系看。
    本案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摩托车驾驶员有多种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行为。在范某正常行驶的过程中,摩托车驾驶员逆向行驶并撞上范某车辆,范某的驾驶行为并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且事故发生在前,范某逃逸行为在后,让“后发生的行为”成为“先发生的结果”的原因,“原因发生在结果产生之后”这一推断违背刑事因果关系要求的逻辑顺序,因而逃逸行为不可能认定为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其次,从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上看。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交警部门出具的行政责任认定书能否直接作为刑事责任的定案依据?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能否作为定案依据,必须经过审查核实,看其是否反映案件客观事实,而不能直接不加审查和分析就作为交通肇事案件的定案依据。
    最后,本案危害后果的产生显然是由宋某引起的,范某的危害行为仅仅是逃逸,如果因为范某的逃逸而认定其与危害后果之间成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有失公正。对公民的刑事责任的认定应做到科学准确,如果不加审查地对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一律肯定,既不符合刑法因果关系,也有违法律公平、公正、罪刑法定的原则。
    以上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交通事故逃逸事故责任怎么分的相关内容,在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中,如果对方出现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则一般需要承担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也存在有过错行为,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欢迎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