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侵犯商业秘密的免责情形有哪些
释义
    我们知道,每个公司都有自己公司的商业秘密,如果公司员工故意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那么,国家依据法律是会给当事人判定罪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但是,不是所有的情况下侵犯商业秘密都是犯罪行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免责情形。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概念
    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第219条),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享有的合法权利。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侵犯商业秘密的免责情形
    (一)独立开发
    商业秘密权利人以外的人过经独立的技术开发获得与权利人相同或近似的商业秘密的,不属于侵权商业秘密。
    (二)反向工程
    也称逆向工程。商业秘密权利人以外的人,对市售或者其他合法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解剖与分析,从而推知该商业秘密产品的具体技术方案,不构成侵权。
    (三)权利人自己泄密
    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其所拥有的商业秘密未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则商业秘密将失去法律的保护,他人获得后加以利用,不构成对商业秘密的侵犯。比如,权利人发表论文、参加学术讨论会等,无意中泄露了商业秘密的内容,则他人加以运用并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四)获得实施许可
    他人取得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受让或者实施许可后,即可依照实施许可的约定,使用商业秘密。
    (五)善意取得
    取得人主观上并非有意取得该信息,而是由于商业秘密权利人的疏忽,使取得人无意中了解了该信息,且无保密义务,故取得人对商业秘密的使用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三、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和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对侵权物品作如下处理:
    (一)责令并监督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
    (二)监督侵犯人销毁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等其他处理方式的除外。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免责情形所了解到的相关内容。所以,当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再听到侵犯商业秘密的时候,都不能再说就一定违法了法律。只要是在合法的情况下得到的商业秘密,国家是不能依据法律来判断当事人犯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邢台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16: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