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保证期间和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比较
释义
    一、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异同点
    现行《担保法》第15、25、26条对保证期间的设置和效力作了规定“保证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保证的期间’”(15条)“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与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经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第25条):“连带责任保证的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不难看出,保证期间是指债权人有权向保证人行使权利的限定时间,其虽与保证诉讼时效期间具有接近一致的功效,期间的经过能免除保证人的责任,且都有借以督促债权人积极主动行使权利,但其与诉讼时效存在的差异却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而言:
    1、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客体不同。
    在保证人与债权人的相互的关系中,保证人对债权人负担的是保证债务,相对应,债权人对保证人享有的保证债权,此债权具有特殊性,保证人在保证合同中所允诺的义务对债权人而言只是期待权,并不具有现实的效力。换言之,债权人只有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向保证人发给给付要求时,债权始生效力。而一般债权的请求权,只要债务履行期限届至,债务人就有履行给付的义务,就发生效力,不以债权人发给给付要求为生效条件。
    保证期间是为保证人利益而设的,众所周知,保证人在保证主债权债务关系中只有义务而无权利,保证期间的价值就在于维持原事实状态,(即债权人不享有现实请求权),而对否定原事实状态的权利的行使进行期限界定,而这种权利也就称为形成权,它的行使使双方之间形成了现实债权债务关系,使保证债权的请求权得以成立。
    从本质上来说,笔者以为保证期间针对的是债权人形成权的行使期限。
    一般说来,诉讼时效应从权利人能够行使请求权时起算,而权利人之能够行使请求权,从客观上看,必须权利确受侵害;从主观上看,必须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所以《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我国民法对诉讼时效后果的处理,是使当事人仅丧失请求法院强制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但实体权利本身仍然存在,此时的权利沦为自然债,不在法律强制范围之内。债权人在保证期内要求保证人履行给付后,保证人不履行债务的,进入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
    2、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长短不同。
    《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期间分为约定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法定保证期间为六个月,但这只是任意性的规范,如果当事人约定的期限不同于法定期间,从其约定。对保证期间不加任何限制的规定使得实践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事人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直至债务人将主合同履行完毕时解除。即主债务人将主合同履行完毕时解除。主债务不灭,保证人永远要承担保证责任。这样约定有悖设立保证期间的立法宗旨,保证期间价值在于维持原事实状态,对债权人行使权利进行期限界定,促其尽快行使,即法律的愿意是希望债权债务早日得到履行。
    对此约定究竟是视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依法定为六个月,还是依其约定过长超过主债务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定为二年,笔者倾向于认为保证期间长于二年的,即视为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应适用法定保证期间六个月。对当事人约定保证期间与主债务履行期一致的,同样应视为没有约定,按照法定期间六个月来确定保证期间,以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关于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担保法》对此问题没有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期间作出的一般性规定,即保证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3、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不同。
    《担保法》规定了两种形式的担保,即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其起算点都始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但是,由于一般保证具有补充性,保证人享有检索抗辩权(又称先诉抗辩权),即在主债务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保证人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这样债权人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要求保证人履行给付,该行为会因保证人行使检索抗辩权而阻却。而债权人在主合同纠纷经过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再要求保证人履行给付,可能会超过保证期间,此时如果认定债权人因保证期间届满而丧失要求保证人履行给付的请求权,显失公平,因此,法律特别规定,债权人已就主合同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担保法》第25条第2款)该中断的状态是延续的,一直持续到诉讼程序或者仲裁程序完成并就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完毕之后。中断状态完成后,保证期间重新计算。
    这里有必要澄清两点,一是有人据此认为保证期间是可以中断、中止的。这是错误的,法律对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本身就说明保证期间不存在中断的情形,“中断”恰恰是准用其它法律制度(时效制度)的结果;连带责任的保证期间不存在“中断”与否的问题。这是因为连带保证中,保证人不享有检索抗辩权,在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后,此时保证期间存续的意义即已完成,紧接着是保证债务履行期限和保证诉讼时效计算的问题。二是有人把连带保证责任中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方式(第26条)也只仅局限为诉讼或仲裁,这同样是重大误解。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其行使除诉讼或仲裁以外其它方式的要求也有形成双方保证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意义,而不像一般保证人中的债权人其行使诉讼或仲裁外的要求由于检索抗辩权的存在,使其不能引起双方法律关系的变化。所以,第26条中“要求”应理解为包括仲裁或诉讼以外其它形式这才符合法理。
    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起算既然是诉讼时效的一种,也就适用有关诉讼时效起算的一般规定,即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保证合同中债权人的权利是要求保证人履行给付的请求权,该请求权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向保证人发出给付要求时而成立。(一般保证需为仲裁或诉讼),保证人不履行义务即构成对债权人保证债权的侵害,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起算。但其具体的起算日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于某个具体时间履行保证债务,该具体时间即为保证债务的履行期限;若到期保证人不履行,则诉讼时效期间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但并未明确保证人履行期限。在此情形下,应按照《民法通则》第88条2款2项的规定,在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时给予保证人一段合理的任务时间,该准备时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由此可见,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二者之间又有一定联系,即先有保证期间,再有保证债务履行期限,最后才是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最高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27条的规定“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债权人向人民
    4、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期间的法律后果不同。保证期限届满,债权人丧失的是实体权利本身。保证诉讼时效届满,债权人丧失的仅仅是胜诉权。债权人的实体权利仍然存在,只是沦为自然债务,请求国家机器给予保护的强制执行力丧失,但债权仍保有请求债务人履行给付的请求力和受领给付并不需返还的保持力。
    二、主债务诉讼时效与保证诉讼时效
    保证债务具有从属性,主债务消灭从债务亦消灭。因此,主债务诉讼时效之届满,保证人据之可抗辩保证债务不复存在。由此,保证诉讼时效的中断应致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否则,如果主债务诉讼时效届满时,保证人据此主张免除保证债务,从而使得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毫无意义。此外,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有选择权,其单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果不致主债务时效中断有悖保证之意旨。
    那么,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能否导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最高院《规定》对此问题的规定因有保证责任期限约定与否而异,未约定保证责任期限的,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约定保证责任期限的,主债权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不及于保证债务。如上所述,该司法解释把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混同,此其一;其二,保证债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若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当然致保证债务时效中断,则保证责任难以免除,不利于保护保证人;其三,该《规定》规定保证债务的中断与否与有无约定保证期限有关,于法理无据。
    因此,笔者主张主债务的诉讼时效的中断不及于保证诉讼时效。从另一角度观之,主债务人不能由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之届满而据以抗辩其不负履行主债务之责,此才合乎法理。
    三、 有关《担保法》司法解释中若干条款的设想
    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未在《担保法》中明文规定,而在这之前《规定》却有若干似是而非的规定。实务界多从《规定》出发来理解现行《担保法》,殊不知《担保法》中的许多规定早已突破《民法通则》,更与《规定》迥异,因此难免造成许多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上的混乱。《担保法》的司法解释出台已属必然。以下根据前面所述对保证期间有关的司法解释作若干设想:
    1、保证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期间少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或者长于二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视为未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应当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保证合同约定“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的,视为保证期间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4、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内已经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法院仲裁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终止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
    连带保证,从债权人在保证期内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
    5、主债务的诉讼时效届满时,保证人可以援用主债务诉讼时效届满的事由以主债务不存在为由,拒绝履行自己的保证责任。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的效力不引起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的中断,但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同时,主债务诉讼时效亦中断。 法院请求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这一解释混淆了保证债务的履行期限与保证期间的区别,不符合民法通则第88条第2款2项的立法精神。
    引用法条:
    [1]《规定》第二十七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五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六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十八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6 16: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