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营者与经营者的纠纷要怎么投诉 |
释义 | 一、如何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 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 二、维权途径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经营者与经营者的纠纷要怎么投诉 首先,积极与商家沟通,解决问题。有很多情况,比如买的衣服衣袖有长短,或者在饭店吃饭吃出昆虫等,消费者提出退换货、赔偿金等合理诉求,与商家沟通好后可以解决的。 然后,如果消费者与商家沟通不了。那么,只能打12315或者12345市长热线。政府行政单位一般接到电话后,就会将你的信息登记好。这时候,作为消费者的你,必须把事情的起因,个人电话,想要处理的结果告知登记人员,以便快速有效的进行处理。 接着,行政部门会把具体工作落实到基层处理部门。一般就是基层工商部门或基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他们会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如果事情较为简单,工商部门跟商家沟通过后,通常当场就处理掉了。如果较为复杂,基层工商部门会组织投诉人和商家在消费者委员会的见证下,进行再次协商。 再次,如果协商成功,消费者的诉求将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如果不成功,行政部门会出具一份协商不成功的见证书。基层部门在协商多次仍不成功的情况下,会建议消费者到当地法院进行起诉,维护自身的权益。 最后,因为没有处理好,进行仲裁或者起诉。消费者可以找到全国各地的仲裁委,由仲裁人对事件进行仲裁。仲裁结果就像是一个终审判决;或者,消费者可以向法院起诉,通过打官司来实现维权。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营者与经营者的纠纷要怎么投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们作为消费者,面对商家的欺诈行为时,应该学会运用合法手段,面对自己的合法权利,我们应该积极维护到底。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法律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1]《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