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复议后可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释义 | 一、行政复议后可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后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提起行政诉讼后无法申请行政复议。 法律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行政复议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起诉期限:在行政复议后提起行政诉讼,需要在法定期限内提起。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复议前置:某些行政行为可能需要先进行行政复议,才能提起行政诉讼。这些情况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例如对涉及自然资源、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行政行为,可能需要先进行行政复议。 3.诉讼标的:在行政复议后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明确诉讼标的,即原告向被告主张的权利或诉求。在起诉状中,需要详细说明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论证。 4.证据收集:在行政复议后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原告的主张。证据可以是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需要真实、合法、相关。在法庭上,需要依法进行举证、质证和认证等程序。 5.法律适用:在行政复议后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案件的适用法律。在起诉状和法庭辩论中,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法律分析、推理和论证,以确保原告的主张得到支持。 6.诉状撰写:起诉状是提起行政诉讼的重要文件,需要认真撰写。起诉状应当详细说明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论证,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7.法庭程序:行政诉讼需要遵循法庭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开庭、判决等环节。在法庭上,需要依法进行陈述、质证、辩论等程序,遵守法庭秩序,尊重法官的权威。 ![]() 三、行政复议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有哪些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