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立案后需要遵循哪些程序规定 |
释义 | 一、行政诉讼立案后需要遵循哪些程序规定 行政诉讼立案后需要遵循以下程序规定: 1.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2.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人数应该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3.人民法院通过审理作出判决。 法律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二、行政诉讼立案的标准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三、行政诉讼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1.起诉状:应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并附有原告签名或盖章的起诉状正本一份。起诉状应包括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被告的名称、住所、负责人等信息。 2.证明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相关登记资料。 3.受委托代为起诉的,应提交原告的授权委托书,并确保该委托书写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及联系电话。 4.证明行政法律关系存在的材料:如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不予受理决定书等。 5.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应提交复议机关的决定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证明。 6.在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应提供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证据。 7.其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材料。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