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为什么要规定诉讼时效 |
释义 | 一、法律为什么要规定诉讼时效 法律要规定诉讼时效为了更好的促使当事人行使权利。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将失去胜诉权利,即胜诉权利归于消灭。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二、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吗 法律网提醒您,诉讼时效是可以中断的,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 三、诉讼时效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1.诉讼时效完成仅消灭实体请求权。 诉讼时效是以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事实状态为前提的,这与消灭时效以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的前提相一致。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丧失的并不是向法院起诉的权利,权利人仍有权向法院起诉,只不过权利人丧失了通过诉讼获得救济的权利,法院不再保护其权利。因此,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的实体请求权消灭,而不是程序上的请求权消灭。因实体上的请求权,是权利人取得胜诉的根据,所以又称为胜诉权。 2.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 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当事人既不能协议排除对诉讼时效的适用,也不得以协议变更诉讼时效期间。 3.诉讼时效具有普遍性。 诉讼时效规范为普遍性规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适用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