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订立合同的方式包括哪些
释义
    一、订立合同的方式包括哪些
    合同的形式,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各方协商一致而成立合同的外在表现方式。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主要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其中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口头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采用。集市的现货交易、商店里的零售等一般都采用口头形式。第三种是推定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二、合同订立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订立合同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
    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二)自愿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包括:
    第一,订不订立合同自愿;
    第二,与谁订合同自愿;
    第三,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
    第四,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变更有关内容;
    第五,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
    第六,可以自由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三)公平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具体包括:
    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
    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四)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五)善良风俗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指的就是善良风俗原则。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合同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精神和原则。
    第二,合同的内容要符合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准则。
    三、合同订立的承诺是什么
    (一)承诺的法律概念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二)承诺期限
    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
    1、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所谓合理期限,是指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诺到达的期间,一般包括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期间、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期间、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的期间。
    要约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自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信件未载明日期的。自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三)承诺的生效时间
    承诺自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自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四)承诺的撤回
    承诺人发出承诺后反悔的,可以撤回承诺,其条件是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即在承诺生效前到达要约人。
    (五)承诺的迟延与迟到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为迟延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迟延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为迟到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迟到的承诺为有效承诺。
    (六)承诺的内容
    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这在学理上称为镜像规则。但严格执行镜像规则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受要约人可能对要约的文字乃至内容作出某些修改,此时承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确认。《民法典》规定,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
    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内容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订立合同的方式包括哪些的相关内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欢迎咨询法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给您解答疑惑的。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