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无意犯罪量刑标准
释义
    一、无意犯罪量刑标准
    在我国无意犯罪没有具体的量刑标准,如果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
    对于无意犯罪的量刑需根据犯罪所造成的后果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犯罪如何认定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意犯罪,有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两种。
    直接故意犯罪,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如某甲想杀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某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故意杀人罪。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行为发生。如某甲欲毒杀其妻某乙,在其饭碗中投毒,某甲明知其妻在吃饭时可能会喂孩子吃饭而毒死孩子,但某甲毒杀其妻心切,放任可能毒死其孩子的结果发生。对于某乙,某甲是直接故意犯罪,而对于孩子,某甲则是间接故意犯罪。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都是故意犯罪,都将受到刑法的严厉处罚。
    三、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客观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没有发生任何犯罪结果,而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以上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无意犯罪量刑标准的内容,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对于无意犯罪行为,在进行量刑的时候会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标准来进行的,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两百三十三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两百三十五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