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提审 |
释义 | 上级人民法院依法将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提高审级,由自己审理的诉讼行为。我国刑事诉讼中,提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第一审案件的提审。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有权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在案情重大、复杂或影响巨大及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遇到其他困难的情形下,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提审,以保证案件审判的公正性。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时,应当下达改变管辖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的羁押场所和当事人。凡是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的案件,下级人民法院不得拒绝。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于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应当经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后,在案件审理期限届满15日以前书面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移送申请10日内作出决定。中级人民法院同意移送的,应当向基层人民法院下达同意移送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基层人民法院接到上级人民法院同意移送决定书后,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并将起诉材料退回同级人民检察院,从而提高一审案件的审级。(2)审判监督案件的提审。依照《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对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或者下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后仍有错误的,以及其他不宜由原审人民法院审判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审。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3)死刑复核案件的提审。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0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的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提审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提审后如果改判,改判的判决是终审判决,被告人不能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抗诉;提审后仍然判处死刑的,仍需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裁判才发生法律效力。提审的目的在于保证案件公正审理,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监督的形式和措施之一。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