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品阶 |
释义 | 秩官员的职务品级的等次划分,有文、武两类。官阶建立于西周。西周有九命之别,九命为最高阶,一命最低。汉代以禄秩作官阶的层次,禄秩单位以石计算,从万石到百石、斗食,共分十六个阶次,即: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魏晋时代,分九品,以九品官人法的九级划分,上上品、一品为最高品。南朝定十八班,同九品并用。北魏将每品分正、从,自第四品起,正、从品再各分作上、下二阶,将官级共定为九品三十阶。隋唐到明清时又恢复九品制,自一品至九品排列高低等级,每品中分正、从,正式定制为九品十八阶。凡在九品内的统称流内;不入品者称流外。流外在明朝以前也有级差,到明代一律取消级差统称流外。它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官结构上的一个基本模式,即品阶的统一、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及职官权力的分配、控制和逐层限制是紧密相关的。中国封建社会一味追求强权政治,必然使儒家的等级概念在职官品阶授予或权力分配上产生高度倾斜的后果。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