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合同欺诈违法吗
释义

合同欺诈是否违法
    

合同欺诈是否违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同欺诈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确立和履行合同使其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行为人行为的性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对方的意志表达,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意志表达。合同欺诈的二重性使得通过合同欺诈实现的合同成为一种法律上的矛盾,这使得利用合同从事非法活动成为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合同诈骗分为民事诈骗和刑事诈骗两类。在认知上,人们容易对合同欺诈产生混淆。例如,合同欺诈相当于合同诈骗罪,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另一方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真实信息,以此诱使或误导另一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为达到订立合同欺诈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行为无效《合同法》第54条还重申:“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或利用另一方的危险使另一方违背其真实意图订立合同,受害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修改或撤销合同。”p>

合同欺诈有三个方面的法律责任
    

第一,侵权民事责任
    

侵权一般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合同诈骗罪具有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
    

从客观要件来看:
    

1。有侵权和损害的事实。欺诈导致被欺诈者的人身和财产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状态。从金钱和财产的角度来看,欺诈导致被害人回避因错误决策而无法实现的不利预期,或因欺诈导致错误决策而无法实现或无法全部实现预期利益。其实质是损害被害人动态财产的保全和增值;从精神损失的角度来看,欺诈干扰了被欺骗者的自由表达,结果是被欺骗者的人格被轻视,声望降低。欺诈是非法的。也就是说,欺诈者犯下了法律不允许的行为——破坏和干涉他人的意志自由。欺诈是破坏事实的原因。由于欺诈,受害人没有经济利益,遭受精神损害
    

从主观要件来看:合同欺诈是故意的,这不仅表明行为人有行为能力,但也表明行为人有主观过错
    

合同诈骗侵权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返还财产和损害赔偿:
    

首先,对于返还财产,受害人可以主张并决定是否返还财产,以利于受害人,为了达到减少被害人“财产损失和浪费”的目的
    

第二,如果被害人的规避行为因欺诈行为而不利于预期,或因决策失误而无法实现规避行为,或因欺诈行为导致决策失误而无法实现或无法充分实现预期利益,第三,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应当给予适当的赔偿。根据民事协商和调解的原则,这一责任制度将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体现法律的威严。违法行政责任
    

合同欺诈的干预使对方的意思按照欺诈者设计的模式运行。事实上,对方表达的意思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为人的意思。它破坏了合同当事人的平等地位、等价交换原则、交易的自愿性和社会信用。合同欺诈使参与者感到不安全,使市场运行缺乏稳定的信用支持
    

合同欺诈的行政法律责任是通过经济处罚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和义务教育;二是对严重违法行为,吊销营业执照,禁止进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刑事责任
    

合同欺诈属于民法和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它承担着一种民事责任。但是,如果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具有三种性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事处罚性,则行为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鉴于一些合同欺诈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欺诈获得非法利益,1997年我国《刑法》第224条增加了合同诈骗罪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对方财产和数额较大的行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法的制裁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