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用人单位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法律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因解除原因的不同而不同:(1)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仅应当就解除劳动合同本身达成协议,还应当就一方或者双方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达成协议,例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保守商业秘密和补偿一定培训费用的要求,以及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只有双方就这些附加条件达成协议,劳动合同才能通过协议终止。当然,如果任何一方都没有提出任何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就不存在就这些条件达成协议的问题。(2) 立即终止劳动合同是过失解雇的一种形式。用人单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及时解除劳动合同:(1)经证明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 严重失职或者徇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 正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 提前通知解除的许可条件:提前通知解除是指用人单位在提前通知劳动者后,方可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终止权利义务关系。“提前通知”是指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雇主也可以通过支付与通知期相等的工人补偿金来代替提前通知。提前解雇通知仅限于劳动者无过错,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劳动法》规定,提前通知解雇的法定许可条件如下:(1)工人在工作中生病或受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本岗位另行安排的工作。(2)劳动者不称职,经培训或者调整后仍不称职的。(3) 劳动合同历史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协商达成变更协议。(4) 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经济性裁员是指雇主解雇一些工人以改善经营条件。它是无过错解雇的一种特殊形式。雇主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解雇员工:(1)在雇主濒临破产的法定整顿期间,由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在依法申请并经法院许可开始整顿后,要把裁员作为预防性整改措施。(2) 业主近期经营状况恶化,存在严重亏损、工作量不足、产品严重积压等严重困难。有必要通过裁员来摆脱困境。此外,对于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应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并在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员。以上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还规定,劳动合同不得终止: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在规定的医疗期间生病或受伤;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者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