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国家发改委全面回答社区道路开放问题
释义

中国将逐步推行街区制,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所有建成的住宅区都必须开放?社区的所有道路都应该成为公共道路吗?未来是否没有封闭的社区?国家发改委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

《中共中央关于“公共住房小区建设”原则的意见》不应再进一步推广。小区的四壁将来真的要全部拆除吗?小区内部道路真的都是公用的吗,一下楼就有大小道路了?昨天,国家发改委城市规划专家解释说,开放竣工的住宅小区不会一刀切,也不是简单的“拆墙破院”。昨天,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沈驰,他说,并不是所有完工的住宅区和单位院落都需要立即更换。此外,这种变化也需要条件。
    

事实上,文件中已经解释,开放居住区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拆墙开放整个社区,而是“解决交通网络布局问题”。部分城市居住区路网布局已较为密集,城市主干道与主次干道匹配适宜。即使一个居民区相对封闭,也没有必要再开放支路。也就是说,如果居民小区的道路是公共的,对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流量没有影响,也没有必要改变。
    

即使是新建住宅小区,《意见》也强调,封闭式住宅小区也不会“原则上”建设。沈驰说,比如一些居民区在远郊,他们可以通过一条路进出城市。不必采用闭塞制,否则必须开放。”这要看具体的规划情况,不能一刀切。在大规模封闭居住区开放之前,还需要做好路网规划、规划衔接等一系列工作。也会有相对封闭的居住区和居住组团。

沈池说,在1993年制定、2002年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这样的规划理念已经存在。其中,城镇居民居住区分为三类:大到小城镇居住区、居住区和居住群体。
    

规划学者、中山大学教授说,一个住宅区通常是1平方公里左右。在住宅区下方,则切割成四五个约25公顷的住宅区,俗称“住宅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公共道路的切割仍停留在居民区层面,“典型的是深圳”,居民区内的道路大多是私有化的。沈驰认为,实际上,逐步开放已建成的小区和单位大院的办法,并不是把小区内的所有道路都变成公共道路。而是根据区域内整个路网的规划需要,将原本被主干道包围的封闭式大型居住区划分为若干居住区,因此,开辟一些可以过境的公共道路,开辟新的道路,往往不同于主干道的主次干道,可以优化整个区域的路网。
    

也就是说,市民不必担心出门下楼是路,因为会有相对封闭的小区和居住群体来保护居民的居住空间,但以前的小区太大,所以应该“逐步开放”。根据2002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社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道路应通畅”。沈驰说,所谓“顺而不顺”,就是不让车速过快,这样会影响安全。不是让社区开放,而是要注重路网结构,“是要注重路网结构,不是让社区开放”,沈池说,今后社区的管理单位可以更加分散,比如一个街区有一栋或几栋楼,而不是几百栋楼房的封闭管理,一是阻碍城市交通,二是显得居住区缺乏活力。

沈池还表示,对于城区来说,要抓住旧城改造和全区棚改的契机,做好路网规划,不再封闭大院。如果一个城市在一平方公里内有80个路口,它将充满活力。巴塞罗那有108个路口,而北京可能只有20-30个,所以似乎生活氛围不够。沈池还建议,目前只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这是不够的,整个城市街区的设计规范应该同步进行。中央下发的《意见》还要求,树立“道路窄、路网密”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构建高速公路、主次干道、支路合理等级的路网体系。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7: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