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判决类型法条是怎么规定的 |
释义 | 一、行政诉讼判决类型法条是怎么规定的? 1、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2、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消或者部分撤消,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① 主要证据不足的; ②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③ 违反法定程序的; ④ 超越职权的; ⑤ 滥用职权的。 3、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1) 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决。 (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 ① 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②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消内容的; ③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 二、行政诉讼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的行政诉讼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一)行政诉讼是解决一定范围内的行政争议的活动; (二)行政诉讼的核心是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三)被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及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四)被告只能是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或组织。 三、行政诉讼的范围是怎么规定的?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 对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以后,如果人民法院认为行政行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法院肯定会支持行政单位的行政行为的。而且,在提起行政诉讼之前,很多行政行为必须得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满意的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