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安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证据章节讲了什么? |
释义 | 我国在办理行政案件时,一般有公安机关实施。在长期处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公安机关总结出来相关的办理时的程序式规范。这就是公安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有人咨询,公安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证据章节讲了什么?本文将会进行专题讲解。 公安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证据章节讲了什么? 第四章 证 据 第二十三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包括: (一) 物证; (二) 书证; (三) 被侵害人陈述和其他证人证言; (四) 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 (五) 鉴定意见; (六) 勘验、检查、辨认笔录,现场笔录; (七)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违法嫌疑人是否违法、违法情节轻重的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侵害人陈述、其他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执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并告知其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提供虚假证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被调取人应当在通知书上盖章或者签名,被调取人拒绝的,公安机关应当注明。必要时,公安机关应当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内容及取证过程。 第二十六条 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保管、处理或者依法应当返还时,可以拍摄或者制作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 物证的照片、录像,经与原物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为真实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第二十七条 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可以使用副本或者复制件。 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为真实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书证原件及其内容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第二十八条 书证的副本、复制件,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复制件,物证的照片、录像,应当附有关制作过程及原件、原物存放处的文字说明,并由制作人和物品持有人或者持有单位有关人员签名。 第二十九条 刑事案件转为行政案件办理的,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行政案件的证据使用。 第三十条 凡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旨在解决该类案件处理中最大关联性的证据证言部分。因为此板块的重要意义,所以需要执法者在办案前要明确此规范的主要内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