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法的公平原则的理解
释义
    在我国虽然民法为私法,但是也是调整民法法律关系的依据。因此民法优先保护的是规则公平,其次才是结果公平。对于民事主体而言,公平概念具有主观性,其最佳的判断者和捍卫者就是民事主体自身的。那么民法的公平原则的理解是怎么样的?以下就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民法的公平原则的理解
    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平原则体现了民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对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事活动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民法不可能对所有的民事关系毫无遗漏地进行规定,当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出现时,可以运用公平原则作为判断标准。
    公平原则不仅仅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应当遵守的基本裁判准则。
    二、民法公平原则的适用条件
    公平责任作为一项归责原则,主要适用于当事人双方均没有过错的情况。此处所说的没有过错,包括不能通过过错推定的办法来确定行为人有过错。在实践中,经常发生此种情况,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原告难以就被告的过错问题进行举证,但被告不能通过反证证明其没有过错,此种情况,亦应适用公平责任。不过,如果能够证明被告有过错,则可以依过错原则处理。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155条规定:“因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当事人均无过错,应当根据公平原则酌情处理。”但此处所举的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损害,完全应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关于“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也就是说,可通过过错推定的方法确定堆放物品的责任,而不应适用公平责任的规定。
    三、民法的公平原则的意义
    1、公平原则是民法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民法的所有条款都是为了实现公平的价值理念。
    2、公平原则是民法最后一道堡垒。公平原则应作为法律适用的最后依据,在其他法律规则和原则均不能适用的前提下,如果不对当事人的利益加以平衡将尤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3、公平原则贯穿民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民法的制定、执行还是解释,公平原则都是首要考虑的原则。
    4、公平原则是在民法中最有弹性。公平原则的内涵和外延相对而言不太确定,法官在适用公平原则判案时应保持“谦抑”,不能随意用自己的公平理念去否定当事人的公平理念。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民法的公平原则的理解、民法公平原则的适用条件以及民法的公平原则的意义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法律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7: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