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欺诈的主要因素及防范 |
释义 | 合同欺诈的主要因素及防范 合同是联结交换关系的工具,记录交换事实的载体,解决交换纠纷的依据,是市场经济往来的桥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及涉外合同的数量增加,合同欺诈也会相伴而增,这将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欺诈无辜。因此,如何识别经济交
合同欺诈的主要因素及防范 合同是联结交换关系的工具,记录交换事实的载体,解决交换纠纷的依据,是市场经济往来的桥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及涉外合同的数量增加,合同欺诈也会相伴而增,这将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欺诈无辜。因此,如何识别经济交往中的合同欺诈,提高鉴别能力,防患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同的解释 根据《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民法》第十七章规定,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合同的成立须各方当事人相互为意思表示;须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是要约和承诺。合同的特殊订立方式是悬赏广告,招标投标和拍卖。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之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二、合同欺诈的因素 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研究分析合同欺诈的主要因素有: (一)合同欺诈的暴利性。合同欺诈的暴利性是合同欺诈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暴利诱发了大量跃跃欲试的行骗者。他们总是不断变换行骗方式,推出行骗新名称,致使合同欺诈方式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隐蔽,欺诈金额也越来越大。行骗利润越高,则行骗的动机越强。 (二)合同欺诈的成本低。合同欺诈的成本极低,倍受行骗者青睐。行骗者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在此情况下,行骗成本越小,导致行骗动机越强。 (三)合同欺诈的信息不对称性。合同欺诈手段隐蔽,刻意强化信息不对称性,连环作假,使被骗者防不胜防,难以发现。而且没有效的方法去消除信息差,加之中国地大人多,求财心通,因此造成欺诈极易得手。 (四)行骗者受惩罚力度小。惩罚力度小,导致行骗猖獗,把合同欺诈者受惩罚考虑在内,欺诈的边际效益也远远大于实际成本,使得合同欺诈行为越来越多。 (五)合同欺诈的破案率低。破案率低,致使违法犯罪分子更加嚣张。事实证明,破案率越高,越能震慑犯罪,合同欺诈案件就越少;破案率越低,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合同欺诈案件就发生越多。 三、合同欺诈的主要形式 (一)利用伪造、虚构、盗用或假信誉证件骗取合同的签订,进行合同欺诈。 (二)利用合同签约人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混乱,进行合同欺诈,甚至行骗者与一些单位人员串通一气共同欺诈单位财产。 (三)利用市场供求的微妙关系骗取合同的签订,进行合同欺诈。一是利用市场供求失衡关系向对方承诺包供原材料包销产品,以迎合部份待业人员,下岗工人和农民饥不择食的心理,骗取合同的签订,以达到欺诈钱财的目的。二是利用一些企业急于寻求市场热点,开发高新产品和投资少回报高的项目急功近利心理,以极具诱惑的承诺,诱骗对方签订合同,骗取预付款或保证金。 (四)利用人们盲目的急切致富心强,在新行业、新产品上进行合同欺诈。行骗者推出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加工、种植、养殖、高科技新产品等,与对方签订合同,骗取定金、中介费、预付款等。总之,合同欺诈的伎俩尽管多种多样,但其方法不外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设计出一种不对称的信息格局,诱使他人做出自以为正确但事实是受骗的选择。 四、合同欺诈的防范 合同的反欺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针对其涉及面广,原因复杂的特点,应重点做好以下防范工作: (一)加大行骗成本,让合同欺诈者望而却步。一是对合同欺诈者应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并绳之以法。国家应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依法治骗,除了没收欺诈所得外,还应加大罚款力度。合同欺诈者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追求高额“骗利”,若将其高额骗利转化为高额处罚,则其行骗动机就会消失。二是设计预防欺诈的合同范本,加大行骗成本和难度,减少或避免合同欺诈。 (二)消除信息不对性。一是建立健全合同信誉公示制度,防止合同欺诈的发生。二是加大合同的鉴证和公证力度,增强抵御合同欺诈风险的能力。在其它因素一定的情况下,信息对称度越高,欺诈越少,失误率越小;信息对称度越高,防范力越强。 (三)提高破案率。提高破案率能大量减少合同欺诈的原发动力和数量,减少纳税人的损失,保护社会财富,这是一项社会收益极高的事业。 (四)加强监管。各级司法机关,执法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坚决打击合同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合同欺诈行为公开曝光,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对真假合同的鉴别力,增强防范意识,使人人做到讲诚信、重合同、守信用。 整治合同欺诈行为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不断增大行骗成本和难度,严厉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建立良好的合同秩序,保证市场经济快速、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