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意思表示瑕疵 |
释义 | 意思表示瑕疵,在我国,被称为意思表示不真实。在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上,意思表示瑕疵包括受欺诈、受胁迫、趁人之危、重大误解等四种情形的意思表示瑕疵。其中,对于因受欺诈、受胁迫所为的意思表示的效果,除了民法通则似有过分干预私法生活之嫌外,基本遵循大陆法系的一般规则,即赋予表意人相应的撤消权。我国所谓的重大误解,基本上相当于德国和大陆法系理论上的重要性质错误。另外,在我国司法解释上将误传视为一种独立的意思表示瑕疵类型,根据该解释,意思表示由第三人转达时,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或没有转达,使他人造成损失的,一般可以由意思表示人负责赔偿,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有人认为,这一解释规定本人须为信赖赔偿,隐含了本人可以主张撤消的含义。不过,在德国,误传,是指表意人使用传达方式表达其意思表示时,传达人发生传达不实的情形。传达人被视为表意人的单纯表达工具,是传达人的延长。误传,仅限于传达人的非故意的不确实传达,如果表意人故意作不实传达,则超出传达的范畴。对于误传,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20条之规定,意思表示因传达人或传达机构传达不实时,得按第119条关于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所规定的情形而可以撤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