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2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境)申请须知 |
释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方便广大群众,推行警务公开制度,特将出入境管理工作程序和制度公开如下: 一、公民因私事出国出境申请 1、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是指: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留学、就业、旅游、商务和其他非公务活动。 2、公民因私事申请出国(境),应由本人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前往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领取申请表,回答有关询问并履行有关手续。 3、申请出国、出境,应交验以下证明: (1)交验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户籍证明,并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第一页以及申请人本人资料一页的复印件。 (2)提交按规定填写完整、并已签署单位或者派出所意见的申请表,提交符合《中国公民因私出境证件相片标准》的2寸近期正面免冠照片2张。 (3)提交与出国(境)事由相应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要译成中文,同时提供复印件各3份。 4、公民因私事申请出国(境),应提交所在单位对申请人出国(境)同意提供与否的意见;没有单位的,提供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或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的意见。 5、对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的申请,出入境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上级有关规定进行受理、审批,做出批准与否的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二、申请条件: 1、申请出国探亲、访友,应提交国外亲友和主管部门的邀请信函以及邀请人所在国家的居留证明(探亲中直系与旁系亲属除外可交) 2、申请出国继承财产,应提交合法继承权的证明。 3、申请自费留学,应提交接受学校出具的入学许可证或入学通知书。 4、申请出国从事商务活动,提交营业执照复本复印件、纳税证明和单位的派遣函。 5、申请出国工作或就业,应提交前往国的工作聘书、雇用单位或雇主聘用、雇用证明或双方签署的合同。 工作聘书应包括以下内容:被聘用人姓名、工作性质、职务、劳动报酬、工作期限等。 6、申请出国定居,应提交拟定居地亲属同意去定居的证明和该亲属已在国外定居的证明。或者拟定居国主管机关签发的允许定居证明。 7、申请参加旅游部门组团出国旅游: (1)申请人应县先到国家授权经营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办理相应的手续。 (2)向户口所在地县、市公安局申领并填写《中国公民出国申请表》,申请表中单位或者派出所意见一栏中应写明“同意自费出国旅游”。 三、护照的办理、延期、换发、补发。 1、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由户口所在地县、市公安局受理,经出入境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报领导批准后,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州公安局。(法律规定不批准出境的情形例外) 2、州公安局在收到县、市局报送的出境材料后,依法审核批准,除不符合审批条件和上级部门有特别规定的之外,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审批上报的决定。 3、因私护照一般都签发10年有效期,参加出国旅游和朝觐等护照为当次有效,用毕收回。 4、申请护照延期,应当在护照有效期满前6个月之内提出申请。特殊情况如有效期不够外国签证期限的,可持有效签证提前申请延期。护照可延期两次,每次5年。 5、护照主页上的项目发生变化,需要变更的,应提交相应证明,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进行护照加注或换发新照。 6、签证页用完或者护照损坏不能继续使用的,可以申请换发新照,同时交回原护照。 申请补发护照。 (1)国内遗失护照的,在取得护照遗失地派出所出具的报案证明,并在区级报纸上登报声明护照作废后,到户口所在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补发、 持照人已在国外定居、学习、工作的,在临时回国期间遗失护照的,还应持国外相应的身份证明或居留证明申请补发护照。 (2)在国外遗失护照的,持照人在短期出境返回后,可凭我驻外使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和境外警方的遗失证明,申请补发护照。 四、急事急办 出入境管理部门对有特殊情况、紧急事由需尽快出国的,可以在办理护照时给予申请加急的方便。属以下情形的可申请办理加急,但须提供相应的证明。 1、出国探望危重病人; 2、出国参加亲友葬礼或者处理亲友后事的,时间紧迫的; 3、出国参加商务活动,时间紧迫的; 4、出国留学,开学时间紧迫的; 5、出国治病,情况紧急的; 6、前往国的入境许可或者签证有效期即将届满的; 7、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紧急事由。 五、护照的颁发 1、出国护照证件原则上应由申请人本人领取。领取护照时,要交纳护照、证件费,如因故需他人代领,则应电话或书面委托。 2、领取护照时,应当出示领照人的身份证件。 3、领取证照时,应当交纳申请手续费和证照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1)港澳通行证 100元 (2)普通护照 200元 (3)护照延期加注 20元 (4)港澳通行证签注一次20元,多次100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