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财务审计方法简介之十五 |
释义 | 二十五、成本审计 成本一词常与费用二字混同。严格一点区分,成本是归 集分配到某种成本计算对象上的生产费用;费用则是在归集分配之前按要素(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附加费等)发生的支出。成本审计亦应顾及这两个方面,即首先是费用发生的审计,其次是形成成本的审计。将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审计主要就是审查是否划清了这样几条费用或成本的界限: 是否划清了生产费用与非生产费用的界限; 是否划清了不同时期的费用界限; 是否划清了费用的发生地和责任归属; 是否划清了不同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界限; 是否划清了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费用界限。 这5个界限划分得是否清楚,主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即合法性和合规性;二是是否符合有关的计算规程和计算原理,即正确性和真实性。 成本审计的顺查法: 第一步先了解、描述、测试和评价有关费用发生和成本计算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中找出薄弱环节,明确进一步审计的重点; 第二步根据选择的重点,审查有关事项的会即凭证、明细帐表,以查明费用发生或成本计算的合法、合规、正确和真实性; 第三步审计有关凭证、明细帐表与总帐、费用分配汇总表等之间的相符程度; 第四步审查这些总帐、总表同会即报表有关项目之间是否一致。 成本审计也可采用逆查法进行。即在第一步内控制度评审之后,先从会即报表的有关项目查起。 无论采用何种审查方法,在审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帐表审计要同实物盘点相结合。包括材料物资的盘点,在产品和产成品的盘点; 2、要深入实际,了解和询证一些有关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3、采取座谈、访谈等方法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十六、原材料费用审计 一般来说,在产品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原材料费用。因而对原材料费用项目的审计是整个成本审计的关键所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原材料的核算使用“原材料”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对原材料费用的审计,首先是对“原材料”科目的减少事项(主要是生产领用)进行审计。从程序上应首先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然后就有关的材料领用单、材料费用分配表、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分配表等进行审计。 在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情况下,对原材料费用的审计重点是: 1、原材料使用的数量是否真实。应审查发出的材料中,哪些是用于生产直接领用;直接领用的还要区分发生地和责任归属,如某车间某产品。查清哪些是用于销售、在建工程、间接管理和全厂的行政管理的。据以确认生产费用整体及各个类别的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是否真实正确。具体审计应通过核对发料单、退料单、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和汇总表等来进行。 2、原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的等。但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为此,审计时首先要审查原材料的计价方法选择是否适当;其次要看是否与上期采用的方法相同;第三根据采用的方法,复核材料单价的计算及整个费用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通常情况下,材料实际价格的确定多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发出原材料费用额=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发出材料数量 因材料种类较多、数量较大,在实际审计中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审查。 编辑推荐: 审计方法概述 审计方法概述 审计方法变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