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案件判决执行局执行期限 |
释义 | 一、案件判决执行局执行期限 民事判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应按照判决书的判决履行。如果不履行,在两年内可以申请法院执行。 《民事诉讼法》 1、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 二、超申请执行期限的判决再审后能否申请强制执行?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因此,再审判决实质上是对原法律关系再认识的结果,再审程序做出的再审判决具有执行力。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看出再审是对原审的监督,再审判决是对原审判决的重新确认或改变,超过申请执行期限的原判决已经丧失了执行力,但通过再审程序做出的再审判决具有执行力,再审判决生效后,在法定期限内,权利人可以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因此,只要在再审判决生效后的法定期限内,当事人可以依据生效的再审判决申请强制执行。 三、法院判决后如何执行? 1、监狱,是刑罚执行的专门机关,负责执行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刑罚的执行; 2、公安机关,负责执行被判处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刑罚的执行; 3、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罚金、没收财产、死刑的执行。刑法执行由行刑、减刑、释放三个部分组成。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对双方之间的纠纷作出的判决是生效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由法院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注意的是必须在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届满后1年内提出申请。 上面的是法律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案件判决执行局执行期限的法律知识。综上,案件判决之后执行局执行期限一般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年,法院的判决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法律网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