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 |
释义 | 一、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 刑法上的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事追诉权和刑罚执行权,这些权力即归于消灭,对犯罪人就不能再追诉或者执行刑罚。时效完成是刑罚消灭的重要制度之一。 一个人犯罪后,经过一定期限虽未被追诉或未被执行刑罚,但没有再犯新罪,据此可推断其已悔改,不致再危害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失去追诉或行刑的意义。 实行时效制度,既符合我国适用刑罚的目的,又有利于司法机关开展工作和稳定社会秩序。但是为了防止少数犯罪分子利用时效制度逃避法律制裁,刑法在规定时效时,同时规定了时效中断、延长等制度。 ![]() 二、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 刑法追诉时效规定:根据我国刑法,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三、什么是刑事诉讼时效,有哪些种类 时效分为两种: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 追诉时效,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期限的制度。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司法机关或有告诉权的人不得再对犯罪人进行追诉,已经追诉的,应撤销案件或不起诉,或终止审判。追诉时效完成,是刑罚请求权消灭的重要事由之一。 行刑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被判刑的人执行刑罚有效期限的制度。犯罪人被判处刑罚后,只有在行刑时效期内,刑罚执行机关才有权对犯罪人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行刑时效期间内所判处的刑罚未执行,超过行刑的时效,便不能再对犯罪人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行刑时效完成,是刑罚执行权消灭的一项重要事由。 我国刑法总则只规定了追诉时效,对行刑时效未作规定。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对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的解答及相关知识的解释,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是提起刑事诉讼,而提起刑事诉讼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追诉的时效就是其中的一个条件,所以如果您需要,请尽快咨询法律网的专业律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