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侵权行为有哪些 |
释义 |
一、民事侵权行为有哪些 民事侵权行为种类繁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侵权人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如殴打、侮辱等行为。 2.侵权人侵害他人财产权利,如盗窃、故意毁坏财物等。 3.侵权人侵害他人人格利益,如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等。 4.侵权人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如抄袭、盗用他人作品、商标等。 5.侵权人侵害他人身份权利,如侵犯姓名权、隐私权等。 以上这些行为均属于民事侵权行为,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那么他就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2.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问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人应当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这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环境污染、产品责任等。 除了以上两种原则外,还有公平责任原则等其他归责原则,但这些都是在特定情况下适用的。 ![]() 三、商标侵权行为形式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以及其他损害商标注册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对于以上这些商标侵权行为,商标注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时,如果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将会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是否曾遭遇过侵权行为?你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在法律网,我们为你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帮助你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