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中法官拒绝证据保全,怎么处理 |
释义 | 行政诉讼中法官拒绝证据保全,怎么处理 如果申请人申请的证据保全不符合的条件,法官是可以拒绝进行证据保全的。所以拒绝保全后再寻找有利且符合的证据。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是指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就有关证据进行辨认和对质,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及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辩论的活动。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是对证据进行审查的重要环节。原则上,一切证据均应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即使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也是如此。但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在对证据进行对质和辨认过程中,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发问。 证据的审核认定 1.证据审核认定的含义及内容。证据的审核认定,是指法官在听取当事人对证据的说明、对质和辨认后,对证据作出的采信与否的认定。证据审核认定的内容是: (1)审核认定证据的真实性。 (2)审核认定证据的关联性。 (3)审核认定证据的合法性。 2.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以下证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当事人超出取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包括原告、被告。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或者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没有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材料。 (6)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7)被当事人或其他人做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辩明真伪的。 (8)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9)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取得的证据。 (10)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3.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依据的证据。下列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1)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2)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 (3)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 (4)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 4.证据效力大小的判断。在对证据进行审核认定过程中,如果发现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情形分别认定: (1)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4)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5)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 (6)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7)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8)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9)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上述就是小编为各位读者就“行政诉讼法法官拒绝证据保全,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解答内容,如果你正处于这种境,建议你可以咨询律师,我们法律咨询网平台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你可以咨询任何在线的律师,解决你的问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