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诈骗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
释义 | 一、合同诈骗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合同诈骗的立案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这意味着无论是谁,只要满足这一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合同诈骗的犯罪主体。 2.犯罪主观只能是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这要求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必须具有明确的故意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3.本罪侵犯的客体极为复杂,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 这意味着合同诈骗行为不仅会对受害人造成财产损失,还会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合同诈骗行为,将依法予以惩处。 二、案件立案管辖地 1.合同诈骗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处理,一般由实施诈骗行为的行为人的公安机关管辖。 2.如果由行为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也可以由行为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立案处理。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 三、合同诈骗构成要件 构成合同诈骗要满足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这意味着合同诈骗行为不仅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还破坏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是合同诈骗行为的具体表现。 3.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可能成为合同诈骗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这是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的主观状态。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也对合同诈骗罪的定义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了解了合同诈骗的立案条件和构成要件,你是否更加清楚如何防范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务必谨慎小心。如遇法律问题,不妨向法律网咨询,我们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