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犯罪行为的界定及处罚依据 |
释义 |
一、单位犯罪行为的界定及处罚依据 单位犯罪行为的界定如下: 1.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2.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内部成员实施的犯罪,必须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其负责人员决定实施。 3.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 处罚依据是《刑法》第三十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法定性。单位犯罪主体范围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是任何单位或者组织都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构成单位犯罪的。 2.单位犯罪的意志的整体性。单位意志不是单位内部某个成员的意志,也不是各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单位领导集体或者代表单位整体利益的成员在领导、指挥、决策、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单位整体性的意志,即单位的整体意志。 3.单位犯罪利益的整体性。单位的利益即包括非法利益也包括合法利益。 4.单位犯罪罪名的法定性。单位只能作为刑法明确规定范围内罪名的犯罪主体,但不能作为只能由自然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如不能作为故意杀人罪、重婚罪、抢劫罪、贪污罪等罪名的犯罪主体。 ![]() 三、不构成单位犯罪的几种情况 法律网提醒您,不构成单位犯罪的4种情况是: 1.犯罪主体不是单位的; 2.设立单位是为了实施走私犯罪; 3.单位设立后,是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4.或者是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