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执行措施概念
释义
    一、民事执行措施概念
    民事执行措施的概念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程序,采取法定的执行措施,强制义务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活动。法律网提醒,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不允许把被执行人作为执行对象,主要根据执行文书的内容确定执行措施。
    二、民事执行措施有哪些
    民事执行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
    1.提取、扣留被申请人的储蓄存款或者劳动收入;
    2.査封、扣押、冻结、变卖被申请人的财产;
    3.强制被申请人交付由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者票证;
    4.强制被申请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5.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6.划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存款。
    
    三、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
    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如下:
    1.执行合法原则
    民事执行活动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依法定程序和方式并遵守实体法的规定进行。
    2.执行当事人不平等原则
    当事人双方地位不平等,权利义务有差别。
    3.执行适度原则
    也称比例原则,执行措施必须是必要而适度的,要求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必须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在执行目的与执行措施之间、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利益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一方面把债务人的痛苦降到最低点,另一方面确保债权迅速、充分的得到实现。
    4.执行穷尽原则
    法院根据债权人的请求,为了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穷尽各种执行方法、措施和途径,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审计,依法采取了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执行行为,在履行了上述程序后仍不能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院才能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2: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