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生事故逃逸怎么定责 |
释义 | 一、发生事故逃逸怎么定责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 ![]() 二、交通事故逃逸的后果是怎样的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处罚。 三、逃逸后自首是否会被认定为逃逸 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未等交警到达即弃车离开了现场,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即便之后再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事实已经成立,不能因后来的自首而否定当时的逃逸事实。 然而最终选择了投案自首的行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虽然不能否定逃逸定性,但并不妨碍对自首情节的认定。法院根据其自首情节,应当依法减轻处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是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肇事者必须报告公安机关是对所有交通肇事者规定的应尽义务,但在交通肇事中,其中多数肇事者并不构成犯罪。《刑法》所规定的自首,是对所有的犯罪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交通肇事罪虽是交通肇事行为结果,但前者不一定是后者的必然。在交通肇中,不一定全部都可以构成犯罪,有些后果不严重的可以按一般交通事故处理。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发生事故逃逸怎么定责的相关内容。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千万不能逃逸,应该积极救人,还要保护好现场,只要人没有事情什么都好说,可一旦肇事逃逸的话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