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释义 |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非洲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谈话的一部分。收录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该谈话回顾和总结了建国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同时,在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至于不搞两极分化,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一旦发生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开放政策是有风险的,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所以事情并不可怕。该篇谈话提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又强调改革开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航道,极大地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