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对无偿赠与的规定 |
释义 | 一、民法典对无偿赠与的规定 《民法典》对于无偿赠与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被定义为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且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明确了赠与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和流程。 2.《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了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的权利,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除外。 3.《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九条和第六百六十条分别规定了赠与财产需要办理登记或其他手续的情况,以及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时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的权利。 这些规定保护了受赠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了赠与行为的顺利进行。 二、赠与与继承区别 赠与和继承是两种不同的财产转移方式,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1.继承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财产在死亡时依法转移给他人的制度,这涉及到被继承人、遗产、继承人和继承权等概念。 而赠与则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其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2.在继承中,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合法遗嘱享有继承权,这是基于亲属关系或法定继承顺序的。 而在赠与中,赠与人自愿承担将财产无偿赠与对方的义务,但不享受对等的权利;受赠人则享有无偿接受对方所赠与的财产的权利,一般不承担法律上的义务。 3.赠与行为一般要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也有口头合同和其它形式),而继承则不需要签订合同,直接根据法律规定或遗嘱进行。 ![]() 三、无偿赠与的法律影响 无偿赠与作为一种财产转移方式,其法律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赠与合同一旦成立并生效,赠与人就失去了对所赠财产的所有权,而受赠人则获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这意味着赠与人不能再对该财产进行处置或干涉,而受赠人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处分该财产。 2.由于赠与是无偿的,因此赠与人不需要支付任何对价或报酬给受赠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赠与人的经济负担,但也可能导致赠与人在赠与后陷入经济困境。 需要注意的是,赠与行为虽然是无偿的,但仍然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赠与行为虽然简单,但法律规定却十分严谨。了解无偿赠与的相关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你对赠与问题有疑问,欢迎法律网为你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