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美容整形消费及维权指南 |
释义 | 事件背景: 案例1: 2010年11月13日,超级女声选手王贝在武汉某整形医院进行颧骨颧弓降低术等6项整形手术时出现意外,于2010年11月15日下午在161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该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媒体连续报道,卫生部当时也表示要对医疗美容业加大监管力度。但是,该事件最后如何结局?笔者未找到相关的报道。 案例2: 2014年,四川省的刘某与某美容院签署了祛除纹身手术协议,行祛除纹身手术。手术时,美容院老板丁某在刘某胸前纹身处注射了6支利多卡因注射液。后来,刘某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刘某系利多卡因中毒死亡。 经相关部门调查,该美容院属非医疗性美容机构,不具备医疗美容项目资质,施术者丁某也没有医生执业资格,而丁某为刘某施行的纹身祛除手术系“不良纹饰修复术”,属于医疗美容项目。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丁某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员死亡,犯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 评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不成反毁容的例子也实在是数不胜数。据称是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显示,美容领域连续多年是消费者投诉热点,我国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毁容毁形的投诉近两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 20万张脸!让人想想浑身都发冷!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再做美容时,就要认真考虑一下:怎么做才能减少毁容恶果发生的概率;万一恶果发生,怎么维权?毕竟,不论毁容还是毁形对人的精神伤害太大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考虑自己的需求是属于医疗美容还是生活美容范围。 1、美容业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类。 我们平常接触最多的皮肤护理、化妆修饰等无创美容项目都属于生活美容;而像隆胸、抽脂等有创伤性的操作则绝大多数属于医学美容范畴。(纹身除外。纹身虽然有创,但是原卫生部却认定不是医疗美容的范围。那么依此推论,纹眉似乎也不是医疗美容啦?答案却是:纹眉属于医疗美容!这逻辑……好像有点乱,至于怎么弄得这么难以理解,却不是本文能解释的。) 所以,首先要考虑好自己想做什么方面、什么部位的美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准合适的服务机构。譬如简单的皮肤护理直接去生活美容类的结构就可以了,而想变成范冰冰那样的脸,就要去医疗美容结构啦! 2、如何判断是不是医疗美容机构? (1)查看营业执照的颁发部门。 医疗美容机构必须由卫生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生活美容机构则只需要工商部门发放《工商营业执照》,并不需要卫生部门颁发营业执照。因此,一看营业执照是不是卫生部门所发也就知道这个机构能做医疗美容还是只能做生活美容了。 当然,肯定有人会委屈的问:我要看营业执照,可是老板不让我看啊!我怎么知道是什么美容机构?答:连营业执照都不让你看,你还敢在这消费?还用问什么美容机构吗? (2)查看营业范围。 医疗美容机构营业范围里面必须明确有医疗美容的字样。如果是生活美容机构,营业范围可能会多种多样,如:美容美发,个人形象设计、美容美发用品、化妆品零售之类的,因为只要不是医疗美容范围的都可以归到生活美容里面来,但是内容再多也不会出现医疗美容这几个字的。 所以,最简单的辨识方法就是:看看营业执照注明的经营范围有没有医疗美容的字样。 (3)查看主诊医师的资质证书。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的主诊医师需具有:a.执业医师资格。b.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美容外科医师应有6年以上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专业临床经历;美容牙科项目的医师应有5年以上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经历;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医师应有3年以上中医专业和皮肤专业临床经历)。c.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合格,或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符合以上条件,才有可能获得主诊医师的资质证书。 这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所以有资质的主诊医师应该还是令人放心的。当然了,在造假很流行的土地上要注意辨别证书真假。以北京为例,北京市2013年才通过第一批主诊医师并颁发《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如果证书显示是2013年以前的,就有可能是街头小贩的杰作了。 (4)查看其他参与美容的人员资格。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而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要具备:a.护士资格,b.二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c.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 不论主诊医师、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护士,除直接查看本人携带的证书外,均可通过卫计委的相关网站查询其资格。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也就没有医疗美容从业资格,可拒绝其提供的医疗美容专业服务。 3、是不是所有的医疗美容机构都能做所有的美容项目? 答案是否定的。医疗美容机构也分三六九等,并不是只要有医疗美容执照就能做所有的医疗美容项目。根据原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的规定,医疗美容分为4大类:即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其中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3类暂不分级,也就是说,只要该经营项目的大类获得许可,那么该项目范围内的所有小项都可以做,暂时没有限制条件。 4、美容外科类如何分级? 我们平常接触最多的美容外科类(现在美容机构做的医疗美容项目的绝大多数属于美容外科类)实行了严格的分级。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的规定,原则的分级为: 一级:操作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的美容外科项目。(如修眉、隆鼻、穿耳等) 二级:操作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有一定风险,需使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等完成的美容外科项目。(如中面部除皱、隆乳等) 三级: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因创伤大需术前备血,并需要气管插管全麻的美容外科项目。(如全颜面的皮肤磨削、大于等于2000ml小于5000mld 吸脂等) 四级:操作过程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的美容外科项目。(如削骨类美容) 对照一下,自己想做的美容项目难度应该属于几级? 5、如何知道有没有经营美容外科相应级别的资格? 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相关规定,经营美容外科相应级别的限制如下: a.可开展一级项目的机构: (1)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一级综合医院和门诊部。 (2)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 b.可开展一级、二级项目的机构: (1)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二级综合医院。 (2)设有麻醉科及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门诊部。 c.可开展一级、二级、三级项目的机构。 d.可开展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项目的机构。 (1)三级整形外科医院。 (2)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 通过查看营业执照或登录当地卫计委官方网站查询,了解该机构的级别及营业范围(诊疗科目),就可查证其是否具备经营美容外科相应级别的资格。 6、如何防范权利被侵害后维权困难? 各种资质具备,并不说明行为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况且还有很多冒牌的。为防范纠纷发生后维权困难,需要具备证据意识。切记索要相关病历、发票等书证,必要时可以采用录音录像,避免日后出现纠纷后,因证据不足,难以索赔。 当然,过犹不及。有的人爱美之心超强,导致疑心大过山。如:美容过后怎么看自己也不如以前貌美如花(此处的前提是美容机构确实没有问题),那就可能是心理出问题了。这时,可能要反过来提醒美容机构具备证据意识了。 7、如何选择起诉的法律关系(案由)? 如果是生活美容纠纷,可以选择服务合同类纠纷;造成身体伤害的,可以选择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类纠纷。 如果是医疗美容纠纷,可以选择医疗服务合同类纠纷或者医疗损害责任类纠纷。 8、美容纠纷维权的索赔项目有哪些? 如选择合同类纠纷,索赔项目包括合同法规定的返还美容费用、赔偿直接损失及可预期的利益损失(比如,因毁容造成无法履行演出合同造成的损失)等。如果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 如选择人身损害赔偿(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医疗损害责任等)类案由,则索赔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因伤致残的还有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最后送给爱美之士一句话,身体健康比局部美观更让人感到美丽可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