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商鞅
释义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

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姓公孙,名鞅,卫国人,后因被秦封于商(今陕西商县西南),故称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曾从师于李悝,到过魏国,未被重用,公元前361年,挟李悝《法经》入秦,得到秦孝公信任,历任左庶长、大良造。辅佐秦孝公执政二十多年,先后两次主持变法,使秦国大盛。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变法改革家被车裂而亡,现存《商君书》二十四篇,基本上反映了商鞅的法治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卓有建树的法学家,商鞅在总结前人法治思想和变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法的基本理论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1)“定分立禁”的法律起源论:法律是社会发展到“贵贵而尊官”的“下世”阶段,适应着国君“定分立禁”的需要而产生的;(2)变法论:商鞅变法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其口号是“不循今、不法古”、“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3)法的特征:
❶法具有规范性,如同衡量轻重长短的权衡尺寸一样。
❷法具有公正性,主张“立法去私”,反对“弃法任私”。
❸法具有平等性,卿相大夫,以至庶人要一律守法。
❹法应具公开性、既利执法,又利守法;(4)法的作用,法律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❶定分止争;
❷兴功禁暴。(5)主张“轻罪重罚,以刑去刑”;(6)主张焚《诗》《书》而明法令,实行法律文化专制。商鞅在法家学派中,以“重法”著称,他所奠基的法家法治理论,为秦王朝统一中国制造了理论依据。他从法理角度对法的一系列问题的论述,拓深了古代中国人对法的认识。

随便看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