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律推定
释义

法律推定

推定的一种形式,与事实推定相对而言。通过法律明文确立下来的推定。一般迳以“推定”术语表示,也有许多法条并没有使用“推定”一词,但从其内容和间架结构上分析,仍不失为法律上的推定。具体而言,法律上的推定指的是,当某法律规定(A)的要件事实(甲)有待证明时,立法者为避免举证困难或举证不能的现象发生,明文规定只须就较易证明的其他事实(乙)获得证明时,如无相反的证明(即甲事实不存在),则认为甲事实因其他法律规范(B)的规定,而获证明。在少数情形,法律上尚有直接确定某一权利状态的推定。前者称为法律上的事实推定,后者称为法律上的权利推定。理论上通常称甲事实为推定事实,若甲为权利,则称为推定权利;乙事实为前提事实,又称基础事实;B规定为前提规定(或曰基础规定);A规定则为推定规定。法律上的推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法律规范,并相应存在两项不同的要件事实。缺乏前提规范的所谓推定,则应称为“暂定的真实”;缺乏推定规范的所谓推定,则应称为“法定证据法则”。法律推定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某法律效果构成要件所必需的事实(推定事实)的存在,由同该构成要件无关联的某事由(前提事实)的推论所规定。法律推定的基本作用表现在:
❶法律推定乃以前提事实的证明代替推定事实的证明,因而主张适用推定规范的当事人,仍须对前提事实负举证责任。因此,法律推定直接导致了举证主题(或曰证明命题)的变更。
❷举证主题发生了变更,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仅能就前提事实举证证明,而是在推定事实和前提事实之间可以择一举证,从而增加了举证成功的可靠度。因此,法律推定具有减轻举证负担,降低举证难度的功效。
❸按照举证责任分配一般原则,主张适用某法律规范的当事人,应就其所必需的要件事实负担举证责任。但是,这种一般原则因法律推定的介入发生了变化,对方当事人为排除由法律推定所产生的不利于己的法律效果,不得不就原本不属于自己举证范围内的事项负担举证责任。此即学理上所称的举证责任的转换或倒置。依法律效力为标准,可将法律推定分为绝对推定和相对推定,或称不可反驳的推定和可反驳的推定;依是否需要前提事实为标准,可分为直接推定和推论推定;依推定结果为标准,可分为事实推定、权利推定、效力推定、因果关系推定、过错推定和责任推定等。参见[事实推定]。

随便看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