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对撤销诉讼有管辖权的法院在哪里
释义

1、 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24条的规定,提起撤销诉讼时,债务人为被告,受让人为第三方。
    

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23条的规定,债权人撤销权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债权人撤销权的设定要件是什么?债权人撤销权的设定要件因债务人的行为是无偿的还是有偿的而有所不同。在无偿行为的情况下,只需要客观要素;就有偿行为而言,它必须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应当指出,理论中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只能作为一般理论使用,在判断其是否构成欺诈或损害时,不应机械地适用。要全面把握行为的主观状态、客观状态和效果,作出有机的、综合的判断。客观要求(1)必须有债务人的行为。《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债权人可以撤销的债务人行为是放弃到期债权的行为;二是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第三,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2)债务人的行为必须以财产的标的物为基础。所谓财产导向行为,是指直接受财产影响的行为。债务人的行为不属于财产标的的,不得撤销。例如,婚姻、收养或终止收养、放弃或承认继承不得撤销。以发生不作为债务为目的的民事行为、以提供劳务为目的的民事行为、拒绝财产权益的民事行为、不能再扣押的财产权,不属于债权人撤销权的主体。(三)债务人的行为损害债权的(合同法第74条第1款)1.所谓有害债权,是指债务人降低其还款资格,不能按照债权的原始目的满足债权人。债务人降低还款资格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减少积极财产;二是增加消极财产.主观因素(1)债务人的恶意
    

恶意利益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定义有所不同。根据意志主义,债务人必须有欺诈意图。根据理想主义,债务人必须知道这对债权人的权利有害,以便知道其行为可能导致或增加欺诈是指取消资格
    

(2)受益人的恶意
    

受益人,在合同法(第74条第1款的后一段)中称为“受让人”,在合同法(I)(第24条)的解释中称为“受益人或受让人”受益人恶意是指受益人在取得一定财产或取得一定财产利益时,已经知道债务人的行为损害了债权,即已经意识到该行为损害了债权的事实债权人的权利。至于受益人是否有意故意损害债权人,或与债务人恶意串通,则不再予以考虑转人恶意。在某些立法中,必须有人转人。所谓转让人是指受益人取得权利的人。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注:可撤销合同也不符合合同有效性的要求,但这种不一致反映在意向表达的不真实上。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合同,只有在被撤销后才无效。可撤销合同的构成要件是有效的本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由于存在可撤销的原因,只有在撤销后才无效。合同是否解除,取决于解除权人是否行使了解除权。因为可撤销合同主要涉及当事人的不实陈述即使其他人知道并且当事人自愿承担该行为的后果,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法律也没有必要干预。什么是撤销权?什么是撤销权指当债务人通过实施某一行为支持其财产,并对债权的实现造成损害时,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而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中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如果债务人放弃其债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受让人知道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撤销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 P>我相信大家对卢巴科的萧边提出的撤销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n也可以在法律咨询网.com上咨询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7: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