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和个人如何支付保险费 |
释义 |
计算失业保险费应缴金额,应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缴费基数,即明确缴费范围。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企业所得。根据国外有关规定,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一般为工资,单位为工资总额,个人为本人工资,其次为费率,即缴费人按规定缴费基数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比例。自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实行固定费率征收失业保险费,也是国际通行的失业保险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为本单位工资总额,而个人的支付基数是自己的工资。单位工资总额按照国家有关工资政策及其构成和计算方法确认。指在一定期限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小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个人工资是指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等,在确定支付基数时不包括其他来源的收入,各地可根据情况统一规定工资总额和各单位工资的支付基数。例如,您可以以上一年度的单位工资总额为基数,将其平均分摊到本年度的每个月,每月按相同的金额收取;收款金额可根据上月单位工资总额的实际金额确定;工资总额难以确定的,收付机构可以参照当地工资水平和本单位生产经营状况核定支付基数。个人缴费基数的确定方法与本单位一致 以上工资总额包括本单位招收的农民合同工工资,但农民合同工不缴费。在劳动合同期满前不续签或解除劳动合同的,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这样,主要考虑到农民合同工流动性强,离开原单位后可以返乡务农,有一定的生活保障。与城镇失业人员不同,一次性生活补助更为可行。对农民合同工采取不同的措施,既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又适应了城乡不融合、不统一对待的现实。这是失业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政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