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预防劳动争议
释义

一是确立“先合同后雇佣”的概念,合同是一种“君子协定”,以合同的形式预先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它是解决争端的最佳工具。因此,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严格规范合同内容、合同签订、用工管理和劳动合同管理,对劳动内容、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作出明确规定,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在岗培训、成本负担、职工服务年限等也有竞业禁止、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辞职、辞退、违约责任等规定,制定统一的合同文本,聘请法律顾问审核。要切实规范劳动合同的主体、期限、责任等内容,杜绝违反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二是严格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劳动报酬等事项,明确加班休假和支付的标准和方式。企业自身要规范用工考勤制度,做好详细记录,严格控制加班,及时安排补假。确不能休补假的,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休假制度,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带薪年假、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假期,避免劳动争议。要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自觉承担职工工伤待遇的费用和补偿。确需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履行通知义务和经济补偿义务,但有必要保留相关法律证据
    第三是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我国《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义务”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要求员工遵守,但必须注意其合法性。涉及职工利益的制度,必须报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并保存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同时,要加强宣传和宣传。在对员工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时,应立足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人性化。既要避免加剧劳资矛盾,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今后的管理和发展
    第四是建立有效的内部防范机制,防范劳动争议
    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防范机制,以“事前防范,事后防范”为原则,过程控制和事后补救”。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企业既能冷静处理,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建立员工参与或影响决策的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群体环境和和谐的沟通氛围,从物质和精神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畅通员工诉求和沟通渠道,真正了解员工心声,促进相互沟通。我们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内部调解机制将劳动争议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果您需要法律帮助解决劳动争议,欢迎您找律师提供服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