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是什么 |
释义 |
一般来说,一个规模庞大、效率高的股市能够充分反映整个社会资金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传递给实体经济。从我国的现实来看,股票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规模仍然比较小。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深沪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224家,总市值383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43%。如果不可上市和流通的部分,股票流通的市场价值为1兆2485亿元,仅占GDP的12.1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美国的120%,英国的138%,香港的180%,而且低于印度的75%和泰国的92%。同时,股票市场结构不合理。从现代科技管理的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合理的层级结构。目前,我国还缺乏适合创业型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投资者选择余地不大;市场区域布局不合理,广大中西部地区缺乏合理的市场布局;证券交易种类太少,股指期货、债券期货等与证券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尚未推出。投资者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由此可见,规模有限、结构不平衡的股票市场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有限,难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的有效性必然受到极大限制 上世纪90年代,股市的长期繁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股市的财富效应激活市场、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股市的持续繁荣,不仅使投资者因金融财富的增加而产生额外的消费支出,而且有助于投资者形成良好的收益预期(心理上使股票投资收益由暂时性收益变为永久性收益),这使得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呈现扩大趋势,消费支出进一步增加。同时,更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在美国,居民个人主要通过各种基金组织参与股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个人投资者分享股市持续繁荣的成果。中国股市之所以难以出现财富效应,是因为中国股市持续繁荣的趋势不明显,股价波动过大,投机因素较多,投资者难以形成“持久”的收益预期。同时,不合理的投资者结构也制约着财富效应的形成。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一直以散户为主。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投资者开户6884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99.13%。但由于投资水平低、获取信息能力有限,整体投资收益不高,具有资金和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股市繁荣的最大受益者。但这些机构投资者通常由少数人或经济实体投资,投资收益的分配严重倾向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大投资者,中小投资者难以分享股价上涨的成果。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低收入者的货币政策执行力高于高收入者。因此,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个人投资者并不是将股票投资收益主要用于消费,而是停留在股票市场通过循环投资获得更大收益,财富效应难以有效形成和发挥。因此,货币政策变量的变化主要可以调整社会资金的分配结构,货币政策难以通过财富效应渠道实现有效传导,股市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p>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中国股市的功能定位被简化为“融资”——为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筹集资金。这种政策取向导致了证券市场发展和运行中的一系列制度缺陷:(1)公司上市制度不科学。目前,我国公司上市制度已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虽然不再由政府直接审批,但仍需经证券公司推荐,并接受专家评审等程序。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仍然存在问题,上市公司总量仍然受到严格的计划限制,股票供给不能对股市需求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2)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设立的。现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存在国有股(包括国有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股权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国家无法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相当普遍,公众股东的投资行为趋于短期化。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不仅造成市场分割,不利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了股票市场效率,但也进一步扩大了政策变化对股市的影响,扭曲了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3)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有的上市公司不能及时、准确地披露法律信息,有的甚至隐瞒重大事项或散布虚假信息,达到上市、资产重组或操纵股价的目的。(4)证券监管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证券监管遵循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监管手段以“政策性”为主。证券市场运行的政策性特征明显,证券监管中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的运用不协调。由于股票市场存在上述制度缺陷,股票价格严重偏离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只能刺激股市投机或引起股价大幅波动,而不能借助股市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因此,一般而言,股价指数与CDP的相关性较弱,股市不能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