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在盈余管理中做出现实的选择 |
释义 |
第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会计舞弊,是一种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舞弊行为;第二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并利用各种手段对外部财务报告采取行动,以实现自身效用或市场价值的最大化。笔者认为,把盈余管理说成投机行为是不可取的。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现状和价值等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本质特征,倡导对盈余管理的理性和科学处理,引导公司盈余管理活动走向规范。首先,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其价值分析。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的。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我们可以计算出多或少的收入、少或多的费用和成本,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说,公司的财务报表应当从其应有的状态变更为编制人所期望的结果,以满足编制人或某些人的利益。盈余管理的结果会使公司的真实情况不能充分反映在外部财务报表中,这会导致大多数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判断出现错误,从而做出非最优甚至错误的决策。从这个角度看,盈余管理是违背公共利益的。但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舞弊。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的。它是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实现的,是合法的。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公司的实际收益,但会影响实际收益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配。它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报表中的收益,而不是公司的实际收益。会计舞弊是一种短期行为。其目的是歪曲公司财务状况,无中生有,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断章取义。它是典型的会计造假手段。我们可以归纳出盈余管理的三个基本特征: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层;在盈余管理过程中,管理层有目的和意图;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二是盈余管理弊端明显。一是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本公司管理层通过内部控制的便利,根据管理目标的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转换,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真实性,这大大降低了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失去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效性。其次,对公司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和债权人一旦发现企业进行了不利于自己的利润管理,就会对公司经营权的道德和履行责任义务的能力失去信任,导致资本市场和贷款市场的失灵,不仅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产生不利影响使管理权限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声誉,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即缺乏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后,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因为盈余管理主要由公司管理层的经济利益驱动,管理层的经济利益在很多情况下与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不一致,盈余管理的存在会导致管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经济利益。第三,治理不当盈余管理的对策首先,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范围内对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是缩小盈余管理空间的有效途径。要加快制定和颁布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特别是目前存在诸多问题的企业合并准则和合并报表准则,努力避免会计处理无依据的现象。同时,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法、时间和格式作出明确规定,减少信息不对称。二是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选择权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将重组过程中发生应计费用、进行巨额核销的公司纳入重点核查范围。为保证上市公司质量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概率。企业盈余管理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必须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盈余管理的滥用,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第三,建立职业道德评价标准。评估公司经理的职业道德。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管理者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评价标准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道德评价标准来评价公司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促进其健康发展。道德评价结果应采用道德模范、大众传媒等方式,使公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始终处于公司和公众的监督之下。第四,减少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很多地方在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方面行政色彩太浓,特别是地方政府对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当规避,造成会计操作混乱。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允许上市公司在固定资产交付后继续将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者允许公司推迟各种亏损,为公司高估利润开绿灯,严重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许多地方保护行为的执法力度。以上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通过以上的知识你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您仍然遇到任何更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您登录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