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用人单位如何采取法律手段裁员
释义

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要裁员20人以上或者需要裁员20人以下,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在下岗前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这是一个法律程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裁员决定的合法性。这也是劳动部门和司法机关认定裁员决定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第二,公司应该为裁员支付什么补偿?(一)经济保障:用人单位实施经济性裁员时,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为在同一单位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法律规定连续计算工龄的,适用法律。例如,服务年限应连续计算。当然,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给予劳动者更高的补偿标准。
    

(二)失业保险救济:职工失业后,凭本人填写的《劳动登记手册》和《失业登记表》到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办理失业登记。一次性失业登记的有效期为六个月。失业登记有效期满后,仍需办理失业登记的,应当在两周内办理续期手续,失业登记有效期延长六个月。失业登记人员可享受公共职业介绍所免费提供的就业介绍和指导服务,参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并按规定降低培训费用,按规定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3) 再就业保障:用人单位实施经济性裁员,经营状况有所好转,6个月内重新开始招工的,应当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因不愿意在法定工作年龄内中断就业,本次就业前缴纳一年失业保险费,已办理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手续的,可到区县职业介绍所失业保险申请窗口申请失业保险,优先招收下岗职工。
    

以上是对用人单位裁员法律程序的介绍。作为劳动者,应该对这方面的知识略知一二,了解用人单位的裁员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损害自身利益。当然,对于下岗职工,单位也需要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偿。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对企业裁员有更多的了解,欢迎您通过法律ba相关栏目了解。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