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婚姻法如何规定子女的姓氏
释义

我国婚姻法如何规定子女的姓氏?新的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届时,与民法典相抵触的规定将失效,并将被新的司法解释所取代。《民法典》第1015条(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母姓,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选择父姓、母姓以外的姓:
    

(1)选择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
    

(2)选择受扶养人的姓氏,因为他是由合法受扶养人以外的人抚养的;
    

(3)不违反公共秩序或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循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孩子可以用父亲或母亲的姓。随父姓、随母姓,是指以父母的姓为自己的姓,即子女与父亲或母亲的姓相同。孩子出生后,父母可以协商以谁的姓作为孩子的姓。例如,如果丈夫姓王,妻子姓李,他们的孩子可以是王或李。目前,我们的孩子大多随父姓。
    


    

姓名是书面符号和标记,用于识别和代表单个自然人,并将其与其他自然人区分开来。姓名是自然人人格特征的重要标志,是自然人姓名权的客体。名称的含义在于它在法律上区别于其他自然人,使自然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行使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名字包括姓和名。姓氏是一定血缘关系的标志,它标志着个体自然人所属的家族血缘系统。也可以说,姓氏是个人身份的名称。在《辞海》中,“姓”是指“表明家族制度的称谓”,如《史记》中的《屈原、贾生传:屈原姓平,楚姓同》。与“姓”有关的另一个词是“姓”。姓是姓和姓的结合。秦汉以前,姓与姓是不同的概念。男人叫姓,女人叫姓。姓是用来区分贵贱的。贵族有姓,但贵族没有姓只有姓。姓氏是用来区分血缘的。同姓、异姓、同姓。同姓异姓的可以通婚,同姓异姓的可以不通婚。秦汉以后,姓氏统一,不再区分。如《史记》中说秦始皇“姓赵”,汉皇帝“姓刘”。现在的姓氏一般是指姓氏,常见“按姓氏笔顺”等表述。孩子的姓氏是他或她的身份的标志。在中国历史上,子女通常随父姓,妇女婚后先随夫姓。这与历史上形成的继承制度有关。奴隶制社会形成了父子继承的继承制度。在封建社会,土地和其他财产是按照血缘和宗族关系建立的严格等级制度分配的。因此,在奴隶制继承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强调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这实际上是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建立起来的继承制度,而且,封建的继承还包括地位的继承,如头衔的继承、官吏攻荫的继承、食印的继承等。这些制度严格要求婚生子女必须随父姓,以证明其血缘关系。这种封建习俗在当时曾为许多国家所承认,有的还在法律中规定。例如,在英国,婚生子女以父亲的姓氏为习惯。如果他是非婚生,他就用他母亲的姓。19世纪初,普鲁士法、奥地利民法和撒克逊民法规定,婚生子女以父姓为准,非婚生子女以母姓为准,弃儿由官员命名。在资本主义社会,长子独立继承制度被废除。所有子女都是继承人,继承主要是财产而不是身份。随着遗嘱继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亲子关系制度的确立,法律不再强调子女只能随父姓。例如,《德国民法典》规定,孩子的出生姓氏是父母的婚姻姓氏。如果孩子是非婚生,亲生父母有权照顾孩子,父亲或母亲的姓氏可以确定为孩子的出生姓氏。子女年满五周岁后,父母确定婚姓的,子女同意接受后,婚姓才能成为子女的出生姓。然而,在一些国家,原则是子女随父姓。第二,国民政府时期,民法曾规定子女随父姓,丈夫子女随母姓。后来又修改为:子女姓父姓,但没有兄弟的,可以约定子女随母姓。丈夫子女的姓氏应该是母亲的,但可以约定丈夫子女的姓氏应该是父亲的,1980年我国《婚姻法》第16条明确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或随母姓。这主要是因为夫妻之间的平等,夫妻双方应该有同样的权利决定自己孩子的姓氏。此外,考虑到中国人基于传统的生育观念,生了女孩后想生男孩,这不仅违反了计划生育的原则,也不利于母亲的健康,增加了家庭负担。子女可随母姓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无节制生育的危害。
    

本条精神与1980年《婚姻法》第16条相同,但删去了“叶”字,即“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它突出了父母在确定子女姓氏时的平等,进一步体现了男女平等和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原则。有些人认为公民有权决定自己的名字,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父母给孩子起名是对孩子自取名权的否定。事实上,孩子出生时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子女成年后,可以通过更名手续,将父亲的姓由随父改为随母,或由随母改为随父。
    

大多数非婚生子女随母姓或父姓。继子女可以保留原来的姓氏,即再婚前父亲或母亲使用的姓氏,或继父或继母的姓氏。如果继子有辨别能力,就应该尊重他自己的意见。继子在幼年时改姓继父、继母的,成年后有权改姓。在收养关系下,随着收养关系的确立,收养亲子关系也随之确立。作为身份关系的标志,领养子女的姓氏应该相应地改变,以显示身份关系的变化。因此,收养成立后,养父母可以变更被收养子女的姓氏。《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当事人协商一致,被收养的子女可以保留原名。同时,该条还规定,领养子女可以随养父姓或养母姓,这与该条规定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婚姻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可见,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子女的姓氏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在确认儿童姓氏时,不必跟风。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婚姻法是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于更多的问题,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