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人力资本计量与股票期权制实施 |
释义 | 关键词:机会主义;人力资本;计量;公共领域;股票期权 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本特殊的产权特征,来建立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对股票期权制的出现以及所导致的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一个解释角度,以此为我国股票期权制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人力资本计量的模糊性与企业公共领域的机会主义 从投入到企业里各要素的产权考察,人力资本的产权是最不清晰的。所有者资本(**资本)和债权资本投入企业的都是可以用一定货币表示的资本量,而人力资本投入企业的是“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能力。普通职工投入企业的是一定的重复性的劳动。由于现代化的程序管理,工作的确定性等,普通职工的劳动也是比较确定的。作为掌握企业决策和经营大权的人力资本,由于其投入的不确定性,使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资本的输出。这样让人力资本承担所有的不确定性并独享剩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但人力资本作为一无所有者,在没有一定的物质资产做抵押的情况下,债权资本等要素是不相信人力资本的空头许诺的。所以,现实中**资本首先投入到企业,再由**资本选择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之初,**资本和人力资本大多是合一的)。**资本作为承担不确定性(亏损)的要素,社会选择的结果是享有了剩余索取权。 所以,从人力资本投入的不确定性看,让其拥有剩余索取权是理想的选择,从**资本承担了企业不确定性看,让**资本拥有剩余索取权是理想的选择。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在现实中博弈的结果,既没有让**资本独享剩余,也没有让人力资本独享剩余,实际情况是**资本和人力资本分享剩余。 **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怎样分享企业剩余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会计学上总有一个了不断的情结,即总试图通过计量出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如通过成本投入法,产出法以及权威评估法),再以此为根据,把它作为人力资本的投入,和**资本一样,放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下方,和**资本进行剩余的分享。并认为,这样人力资本的激励这一困扰经济学界的难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张*贤1998,阎达五1999)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