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遗失物和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释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买卖一些物品,在进行交易时我们很难知道物品所有权归谁所有,物品是遗失物还是赃物我们都不那么容易知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这些物品的购买是否有效,也就是说遗失物和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下面法律咨询网的小编和大家聊一聊。
    一、遗失物和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原则上遗失物和赃物是不适用善意取得的,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遗失物和赃物是可以善意取得的。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遗失物不得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物权法又规定了取得两年之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10月30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全面放开了对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范围,至此所有刑事案件中的赃物都适用善意取得。
    二、善意取得应该符合的条件:
    (一)出让人无权处分;
    (二)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善意一词是拉丁文bona fides来的,亦称不知情,指不知存在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事实的主观状态。我们这里所说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
    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应知转让人是非法转让,一般是误信其为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例如,错误地认为动产的承租人、借用人、受寄人、运送人是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并且依转让物当时的环境,他也不应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如果是对让与人的行为能力、代理权的范围、意思表示的瑕疵发生误解,不受善意取得的保护。
    第三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这里的善意,是指取得标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占有人为非法转让。这里不仅不要求第三人有出让人有权处分的确信,而且是推定任何参加交易的第三人都具有这种善意。物权法对这种善意的保护,是公信原则的体现。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恶意第三人。恶意就是第三人依当时的情况知道或应当知道转让人无让与的权利。即根据当时的环境,依交易的一般情况,可以得出让与人无权让与的结论,则第三人应视为恶意。例如第三人以不正常的低价购买物品,如无相反的证据,应认为是恶意。
    (三)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四)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三、遗失物和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一方面,受让人取得转让财产的所有权,该财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另一方面,原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但是法律对于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有特殊规定者,则不依上述规则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综上所述,当遗失物和赃物符合一定的条件,在购买方完全不知物品的来源时,是可以善意取得的。但是原来拥有物品的主人有权索要出售物品获得的利益,还可以追究出售者的责任。但是具体的案件具体分析。如果无法确定物品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的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