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贿选能否行政处罚 |
释义 | 一、贿选能否行政处罚 贿选不适用行政处罚。 贿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贿选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处罚。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贿选行为人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按照违法同时必然构成违纪的事实,在追究法律责任的同时,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对贿选的处置 根据《选举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贿选属于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予以处置。其程序一般为: (一)接受公民的举报。公民对贿选等破坏选举的行为,可以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本级(上一级)人大常委会或直接向司法机关举报。对口头举报的,接待的工作人员应如实笔录,并对举报人的有关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二)整理审查举报材料。选举工作机构、纪检、信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公民的举报材料进行统一梳理,并报本级(上一级)选举委员会或者县级以上的人大常委会对公民的举报材料进行审查。 (三)?进行调查取证。接到报送的举报材料并予以审查后,本级(上一级)选举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应及时进行调查和认定。 (四)对贿选的处置程序与形式。根据选举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由选举委员会对贿选作出处置决定。其程序是: 1、选举委员会对通过贿选行为取得代表资格的当事人,在其所在选区的选民大会上,宣布其当选无效。 2、对贿选行为的当事人据情节作出处理。选举违法与破坏选举因其危害程度具有实质性的区别,因而处罚形式各异。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行政处分。其处分形式是: ①进行批评教育。 ②通报批评。 ③纪律处分。 ④治安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进行破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对聚众实施破坏的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对破坏选举的行为制裁方面主要是: ①管制。 ②拘役。 ③有期徒刑。 所以贿选行为的处置依据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选举法》,而这三部都不是行政法,所以不会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而是做出治安处罚或者犯罪判决。如果您还需要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到法律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律师会详细为您解答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