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哪些情形会免除处罚 |
释义 |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不时可以看到涉嫌犯罪的人,最终被免除了处罚的新闻。通常这类新闻已经播出,都会引起社会广泛的热议,甚至有不少认为其中必定有“见不得光”的交易。事实上,这是带有严重偏见的看法,刑法上明文规定,可以免除处罚的情形并不少,只要犯罪嫌疑人符合条件的,法院的法官作出免除处罚的决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法定可以免除处罚的情形 1、应当免除处罚的情形包括: (1)防卫过当; (2)避险过当; (3)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4)从犯; (5)胁从犯; (6)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2、可以免除处罚的情形包括: (1)预备犯; (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3)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4)有重大立功表现; (5)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6)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 (7)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的; (8)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 (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并且在外国已经受到刑罚处罚的。 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具有上述情形,又没有造成严重人身财产损害的,在事后,诚恳认罪悔罪,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法院是可以免除处罚。当然了,并犯罪嫌疑人已经涉嫌犯罪,甚至已经给受害人造成了一定损害,这种情况下,法院都会从严适用免除处罚。因此,犯罪嫌疑人能否免除处罚,主要看实际案情及其自身的表现,有需要的,可以委托专业刑事辩护律师提供帮助,这样可以极大提供犯罪嫌疑人获得免除处罚的几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