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成年后父母不是监护人了吗? |
释义 | 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都是父母,在民法总则中也有相关规定。父母应该一直照顾其生活到成年,在这段期间内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管理。那么,成年后父母不是监护人了吗?这个不一定,如果成年后是精神病患者,父母依然是监护人,下面我们通过本文了解下相关知识。 一、成年后父母不是监护人了吗? 一般成年之后父母就不再是监护人,监护人仅仅因为你,未成年,在法律上你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你在民法上的权利不完整,因此需要监护人。成年人也有可能有监护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精神病患者)。 1、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二、法定监护顺序是怎样的?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依次有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法定监护人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综上所述,监护人的范围比较广,父母是法定监护人的一种,即使被监护人成年,父母不是监护人的说法也是片面的,如果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父母依然履行监护义务。当然,未成年人小的时候,父母对其打骂,不尽到监护义务的话,法院有权取消父母的监护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