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债权是可以转让的吗 |
释义 | 一、债权是可以转让的吗 债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指的是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其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该第三人。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债权是可以转让的。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定的情形,在这些情况下,债权不得让与,这些情形包括: 1.依合同性质不得让与,如与人身密切相关的合同权利; 2.依当事人的约定不能让与,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明确约定债权不得让与; 3.以及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情形。 二、债权转让的条件 债权转让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存在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 2.债权具有可转让性; 3.债权人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协议; 4.债权人将债权转让通知主债务人。 ![]() 三、债权转让后的诉权 1.债权转让后,受让人并不直接获得起诉权。只有在满足起诉要件的条件下,受让人才能起诉。 2.根据法律规定,债权转让的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的新债权人。 3.原合同约定的原债权人因债权转让行为丧失了债权人的债权,而受让人对债务人享有债权请求权。 4.受让人可以起诉。需要注意的是,债权转让的通知必须通知债务人,否则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5.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和第五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除非经受让人同意。 6.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除非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对于债权是否可以转让、债权转让的条件以及债权转让后的诉权等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进行理解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债权转让涉及复杂法律规定,您是否还有其他疑问?法律网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助您解决法律难题。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