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理解亲属、亲系、亲等? |
释义 | 1、什么是亲属? 亲属是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亲属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在相关的主体之间产生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1)亲属与家庭成员的区别。 家庭是由同居一家、共同生活的亲属组成的,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有亲属关系的人,甚至是有近亲属关系的人,不可能都是同一家庭的成员,而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家庭成员与亲属的区别在于,家庭成员间不仅有亲属关系,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经济和共同生活的关系。 (2)亲属与家属的区别。 家属是家长的对称,从历史上来看是家长制家庭的产物。我国历代封建法律中所称的家属,除家长的配偶和其他同居一家的亲属外,还包括妾和奴婢等,家属不以亲属为限。 现实生活中虽有家长、家属的称谓,但并不具有法律意义。 (3)亲属在法律上的分类 以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为依据可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类。 A、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互为配偶。配偶在亲属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它是其他亲属关系的源泉和桥梁。在我国,配偶不仅是亲属,而且是在亲属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近亲属。 B、血亲、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血亲是指相互之间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血亲可分为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 自然血亲是指在血缘上具有同源关系,他们是共同的祖先的后裔,相互之间是被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的。自然血亲的形成以血缘联系为其客观依据。 拟制血亲是指相互之间本来没有该种血亲应具有的血缘联系,经依法拟制后,开始具有与该种血亲相同的权利义务的亲属,这种血亲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地依法创设的,故又称法亲或准血亲。但拟制血亲并不以原无血缘联系者为限。 C、姻亲。姻亲是以婚姻为中介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但配偶除外。我国的姻亲主要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和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2、什么是亲系? 亲系是亲属间的联络系统。狭义的亲系仅指血亲的联络系统,广义的亲系还包括姻亲的联络系统。亲系的划分适用于血亲和姻亲,但不适用于配偶关系。其基本分类包括:直系亲和旁系亲、父系亲和母系亲、男系亲和女系亲。 (1)父系亲和母系亲的概念。 父系亲是以父方的血缘关系为联络的亲属。母系亲是以母方的血缘关系为联络的亲属。依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父系亲和母系亲没有轻重、亲疏之分。 (2)男系亲和女系亲的概念。 男系亲是以男子的血缘关系为联络的亲属。女系亲是以女子的血缘关系为联络的亲属。我国现行法规定,男系亲和女系亲的地位没有区别。 (3)直系亲和旁系亲的概念。 直系、旁系之分,本于血缘联系有直接、间接之别。直系血亲指相互间具有直接血缘联系的血亲,即己身所从出和从己身所出的血亲。旁系血亲是指相互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的血亲。姻亲的直系、旁系之分,准用其配偶与配偶的血亲的亲系。 3、什么是亲等? 亲等就是亲属的等级,是计算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基本单位。亲等是以血亲为基准,通过换算而准用于姻亲,但亲等不适用于配偶。 我国《婚姻法》中的代数计算法 我国计算直系血亲的代数时,以一辈为一代,相隔一世即为两代。计算旁系血亲时,代数的确定须以同源关系为依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