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
释义 | 一、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三)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四)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五)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六)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七)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八)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在这里提醒您,交通事故发生后,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而选择逃跑,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即使后来回头想要抢救承担责任的,仍成立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罪,保持冷静才是上策。 ![]() 二、轻微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1. 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没有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并达成协议,在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其中一方却反悔并报案; 2. 为抢救事故伤者,事故当事人在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 3. 将伤者送医院后,当事人确实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要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了本人真实信息,后在商定时间内如期返回; 4. 当事人出于受伤需要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了现场,没有能及时报案; 5. 当事人驾车驶离了现场,但存在有力证据证明其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 6. 有证据能够证明,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 三、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判几年?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 故《刑法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等相关法律知识。小编认为,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如果选择逃逸,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到时候后悔就晚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